加快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布局,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1-06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方案》明确要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城乡公共充(换)电网络布局,积极建设城际充(换)电网络,鼓励企业投资相关设施建设和运营。到2025年,实现快充站(换电站)覆盖80%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50%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到2030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全覆盖,民用运输机场内车辆装备等全面实现电动化。
加快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布局,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概要描述】《方案》明确要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城乡公共充(换)电网络布局,积极建设城际充(换)电网络,鼓励企业投资相关设施建设和运营。到2025年,实现快充站(换电站)覆盖80%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50%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到2030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全覆盖,民用运输机场内车辆装备等全面实现电动化。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1-06
- 访问量:0
1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明确要推进能源消费低碳化。加快公共交通、环卫、旅游景区、工程作业、家庭用车等领域的电动化进程。
《方案》明确要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及货运配送车辆电动化替代。
《方案》明确要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城乡公共充(换)电网络布局,积极建设城际充(换)电网络,鼓励企业投资相关设施建设和运营。到2025年,实现快充站(换电站)覆盖80%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50%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到2030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全覆盖,民用运输机场内车辆装备等全面实现电动化。
原文如下(有删减)
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三)主要目标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3.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68亿千瓦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二、重点行动
(一)围绕建设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1.科学有序开发水电全面优化水电设计、施工、管理,切实有效降低水电开发成本。“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1300万千瓦左右,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更加巩固。
2.大力发展新能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重点推动凉山州风电基地和“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分散式风电。到2025年,全省风电装机容量约1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2200万千瓦。到2030年,全省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
3.加大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积极推进老翁场、牟家坪等地下储气库建设,补齐储气调峰能力短板。到2025年,天然气(页岩气)年产量达到630亿立方米;到2030年,天然气(页岩气)年产量达到850亿立方米。
4.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构建水电和新能源高占比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配电网升级换代,推进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网等电网技术创新。到2030年,全省具备季以上调节能力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900万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五)加快交通强省建设,实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力争尽快实现碳达峰。
1.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及货运配送车辆电动化替代。积极推广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和船舶,加快发展电动船舶。稳步推进换电模式和氢燃料电池在重型货运车辆、营运大客车领域的试点应用。推进主要港口港作机械、物流枢纽和园区场内车辆装备电动化更新改造,到2030年基本实现电动化。提高燃油车船能效标准,健全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标识制度,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车船。推动机场桥载设备电能替代改造,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不含摩托车)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省内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十五五”末进入峰值平台期。
2.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出川战略大通道建设和运能紧张线路扩能改造,提升铁路干线运输能力。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大力发展以铁路、水运为骨干的多式联运,鼓励“公转水”“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构建“地铁+公交+慢行”出行体系,高质量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引导公众主动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十四五”期间,全省集装箱铁水联运年均增长率达到15%。到2030年,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3.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探索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监测和跟踪报告制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城乡公共充(换)电网络布局,积极建设城际充(换)电网络,鼓励企业投资相关设施建设和运营。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鼓励加氢站与加气站、加油场站合建,推动已建加油站拓展加氢、加气功能。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安装。到2025年,基本完成集装箱船、滚装船、2000载重吨及以上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等的受电设施改造,重点港口码头全部完成岸电设施改造,实现快充站(换电站)覆盖80%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50%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到2030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全覆盖,民用运输机场内车辆装备等全面实现电动化。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豫ICP备12010000号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