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
首页
/
/
/
天津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发展方案:2025年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4万台!

天津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发展方案:2025年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4万台!

  • 分类:行业政策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1-12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加气站规划建设,到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区、交通枢纽、停车场等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环卫物流、公交等专用充电桩建设,鼓励居民、企业自建充电桩。到2025年,全市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40000台。

天津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发展方案:2025年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4万台!

【概要描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加气站规划建设,到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区、交通枢纽、停车场等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环卫物流、公交等专用充电桩建设,鼓励居民、企业自建充电桩。到2025年,全市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40000台。

  • 分类:行业政策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1-12
  • 访问量:0
详情

天津市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25%左右,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左右。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加气站规划建设,到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区、交通枢纽、停车场等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环卫物流、公交等专用充电桩建设,鼓励居民、企业自建充电桩。到2025年,全市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40000台。

 

部分原文如下:

天津市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

二、主要目标

 

“十五五”期间,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车辆、船舶、飞机)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交通基础设施基本适应动能升级需要,交通运输领域直接碳排放量增速逐步放缓,力争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达峰,助力全市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广低碳运输工具

1.推动营运交通工具低碳转型

加快运输服务领域新能源的推广应用,鼓励公交、出租、城市邮政、环卫、城市物流配送(接入城配平台)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优先选用新能源车型,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推动现有船舶加快安装受电设施,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升级航空机队,鼓励更换节油型新型飞机。

 

2.推进新能源小客车普及应用

继续实行燃油车限行政策,优化小客车调控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合理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继续实行燃油车限行政策。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应加强采购需求管理,除应急车辆和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情况外,新增及更新车辆原则上使用新能源车。研究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性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普及应用,逐步扩大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料车辆使用成本梯度,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25%左右,2030年达到50%左右。

 

3.推动车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区、交通枢纽、停车场等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环卫物流、公交等专用充电桩建设,鼓励居民、企业自建充电桩。到2025年,全市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40000台。

 

(二)着力构建绿色出行体系

4.建设轨道交通骨架网络

新建轨道交通及市域(郊)铁路车站按需配套建设道路、公交场站、P+R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区等交通接驳设施并同步投入使用,完善已建轨道交通车站交通接驳设施。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力争突破500公里,基本实现双城及环城四区重点区域全覆盖。

 

5.打造公交都市标杆城市

实施津滨双城公交线网年度优化工程,扩大公交服务覆盖,推进轨道公交两网融合,推进快速公交、微循环公交发展,提高运营可靠性。到2025年,新改建公交场站24座,“津城”建成区内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80%,继续保持公交专用道运营速度20公里/小时以上。

 

6.优化慢行交通出行环境

推进“津城”、“滨城”非机动车道网络建设,在城市主次干路具备条件的路段设置机非物理隔离设施。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慢行绿道,利用废弃铁路建设铁路绿道公园,提高城区滨水空间的慢行可达性。加强“津城”、“滨城”共享单车投放及秩序管理,逐步推广完善“定点取还”模式。

 

7.推进智慧赋能低碳出行

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优化完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交通出行诱导系统,科学合理、智能灵活调整信号配时,因地制宜设置自动化潮汐车道。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支持相关企业发展出行即服务,引导各绿色出行服务企业推动开展低碳出行惠民活动,鼓励发展定制公交、预约公交,促进公共出行服务低碳化转型。

 

8.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创建

大力培育绿色出行文化,完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组织各区积极持久开展绿色出行宣传工作,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提升各区的绿色出行水平。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到2030年达到80%左右。

 

(三)深度优化货物运输结构

9.加强货运铁路线网建设

完善西向、北向货运铁路通道。推动天津港远航南货场铁路装车线工程、天津港南疆Ⅱ场至Ⅲ场连接线复线工程、天津港南疆铁路Ⅲ场扩容工程、新港北集装箱铁路中心站堆场扩建等4条铁路扩容工程。

 

10.推进大宗货物低碳运输

持续提高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比例,提升铁路货运量占比。提高大型工业企业铁路专用线比例,大力提倡新建大宗散货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和物流园区同步建设铁路专用线。打击货运车辆非法改装。强化源头环节货物装载监管,防止违法超限超标车辆出厂(场、站)上路行驶。

 

11.加快推动海铁联运发展

加快内陆海铁联运发展,深入推动铁路、港口和船公司资源整合,探索发展重来重去、铁路箱下海等联运组织模式,打造精品线路,提高海铁联运运量。“十四五”期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比例达到15%。

 

12.创新绿色运输组织方式

继续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发展。引导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平台规范健康发展,提升供需精准匹配度,减少运输空驶率、空载率。

 

(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

13.推进港口低碳设备应用

新增、更换大型港口作业机械、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等优先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到2025年低排放港作机械占比达到90%,到2030年除消防、救护等应急保障外,具备条件的港口内部车辆装备和场内作业机械等总体完成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更新替代。有序推进天津港已建泊位的岸电设施改造,建立健全岸电使用制度,推动具备受电条件的靠港船舶全部使用岸电。

 

14.优化港口货物运输结构

落实天津港铁路集装箱箱源保障,特别是敞顶集装箱的箱源支持,满足大宗货物“散改集”增量的需求。完善港口集疏运铁路运价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更加稳固的港口短距离大宗货物“量价互保”模式。到2025年,港口煤炭、铁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采用铁路、水运、封闭式皮带管廊、新能源汽车运输的比例力争达到80%。

 

15.积极创建“低碳码头”试点

推进港口太阳能、风能利用及分布式能源建设,实现码头绿色能源供应。构建一体化储能系统,推动多种清洁能源相互补充,实现清洁能源稳定供应。到2025年,天津港生产综合能源单耗小于2.74吨标准煤/万吨吞吐量。建成“低碳码头”试点,实现码头装卸生产低碳排放。

 

(五)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16.强化空间资源集约利用

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网络、枢纽等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全过程。优化路网建设,提高公路通行效率,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土地、空域等资源,加大岸线、锚地等资源整合力度,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

 

17.创建国际先进绿色机场

建设“绿色三星”标准的T3航站楼。建设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换乘体系,引入京滨铁路、京津城际机场线及地铁Z2线、津静线等轨道交通,与T3航站楼一体化建设,引导乘客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到2030年,天津机场场内通用车辆全面实现电动化,具备条件的特种车辆设备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

 

18.建设精品示范绿色公路

引导新建的高速公路、有条件的国省干线参照绿色标准进行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续航行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加气站规划建设,试点建设加氢站,开展高速公路货物氢能运输示范,到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覆盖率达到100%。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关注我们:

ewm   ewm   ewm

版权所有 © 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豫ICP备12010000号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本网站已支持IPV6 

版权所有 © 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本网站已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