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四五”交通物流规划出炉,2025年底公交出租车全面新能源化
- 分类:行业政策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7-01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由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物流办牵头编制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获得成都市政府批复,并于6月27日正式印发。从提升枢纽能级,到形成低碳交通运输结构,《规划》描绘了成都交通未来五年的新蓝图。
成都“十四五”交通物流规划出炉,2025年底公交出租车全面新能源化
【概要描述】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由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物流办牵头编制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获得成都市政府批复,并于6月27日正式印发。从提升枢纽能级,到形成低碳交通运输结构,《规划》描绘了成都交通未来五年的新蓝图。
- 分类:行业政策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7-01
- 访问量:0
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由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物流办牵头编制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获得成都市政府批复,并于6月27日正式印发。从提升枢纽能级,到形成低碳交通运输结构,《规划》描绘了成都交通未来五年的新蓝图。
门户枢纽四向通达
基本形成“137”高铁交通圈
《规划》提出,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四极”之一的作用进一步彰显,泛欧泛亚空港陆港“双枢纽”能级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四向综合交通走廊通江达海抵边,基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航空方面,基本形成协同运行、差异发展的“国际枢纽+区域枢纽”两场运行格局,国际(地区)航线达140条以上,实现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稳定运行,航空年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100万吨。
铁路方面,则基本建成“1环15射”成都铁路枢纽网络,成都境内铁路里程达到1100公里;铁路集装箱吞吐量120万TEU,国际班列开行数量5000列;基本形成畅达国内主要城市群的“137”高铁交通圈(至重庆1小时,至长江中游、关中、黔中、滇中等周边城市群3小时,至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经济区7小时交通圈);建成“4主3辅”(成都站、成都东站、天府站、简州新城站为主,成都南站、成都西站、十陵南站为辅)铁路客运枢纽体系。
高速公路方面,成都境内高速公路里程将突破1500公里。要基本建成覆盖全域、畅接全省、辐射中西部、通达全国的“3绕17射”高速公路网,形成“3820”高速公路交通圈(至重庆3小时、至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至北上广20小时)。
运输服务便捷高效
新增调整接驳地铁公交100条
根据规划内容,将推动“互联网+道路客运”加速发展,鼓励客运班线小型化、定制化发展,为旅客提供城际“门到门”运输服务。在加快铁路通道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成都与周边城市及市域内铁路公交化运营,形成市域30分钟、成都平原城市群及成渝1小时交通圈。交通的发展事关民生,《规划》提出将优化铁路公交化票制票价,根据客流情况,建立多档次、灵活升降的票价体系,结合客流需求,采用丰富多元的购票方式。
《规划》还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绿色低碳智慧安全
2025年底公交出租车全面新能源化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此次《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推广新能源车,作为形成低碳交通运输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规划》提出,2025年底全市公交车(除预留应急运力外)、巡游出租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此外,《规划》聚焦一站式、个性化出行服务,试点打造跨方式、跨区域、多模式一体化公众服务场景。持续推广停车场智能化升级改造,完善成都市智能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充分挖掘既有停车设施资源潜力,实现停车预约、共享、支付等多种便捷服务。推进成德眉资都市圈、成渝双城联程客运“一卡通”和“一码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豫ICP备12010000号 营业执照